知識天地

中醫不是老古董,是一種日常生活

中醫不是老古董,是一種日常生活 - 藍依平中醫師|依心為你-小藍中醫師

“中醫是老古董”“中醫專門搞調理”“吃中藥一定要忌口”

提到中醫,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泛黃古書與草藥,總覺得與現代生活距離遙遠…。然而,這套延續千年的醫學體系,其實非常貼近我們的日常,所以就讓我來跟大家說說「中醫藥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」,中醫並不是老古董,而是一種健康生活..

中醫是一種健康生活的態度: 晚上11點前睡覺

人體的氣血運行與一天24小時的時辰息息相關,就像白天與黑夜交替,我們體內的臟腑也會依據時間「輪班上工」。晚上11點到淩晨3點是肝膽經最活躍的時段,此時身體應進入熟睡狀態,才讓肝臟能好好進行排毒與修復。現代科學也證實,熬夜會導致肝功能異常,增加脂肪肝和炎症風險,與中醫理論不謀而合。

不過11點前入睡對現代人來說實在太難了!因此現代中醫更強調「規律」比「早睡」更重要。每天固定時間上床與起床,能幫助身體建立穩定的生理節律。如果真的錯過了晚上11點到淩晨3點的肝膽排毒時段,也可以利用中午11點到1點之間的時間安排短暫午休。這段時間是「心經」運行較旺盛的時段,有助補充心血、恢復精力。

中醫 睡覺
中醫不是老古董,是一種日常生活

中醫「藥食同源」不只調理還能提升免疫力

中醫自古以來便有「藥食同源」的理念,認為食物與藥物本質相通,只要選對食材、用對方法,日常飲食就是最天然的調養方式。例如「感冒受寒喝碗生薑紅糖水」,生薑是溫熱性的食材,能促進發汗、祛散風寒;紅糖則能補氣活血、溫暖身體。兩者搭配熬煮,不僅能「溫中散寒」,還能幫助身體加速恢復,讓感冒不容易惡化。

這種方式比一開始就吃退燒藥來得更溫和,它不是壓制症狀,而是幫助身體啟動自癒力。這正是中醫所說的「扶正祛邪」,不是硬碰硬對抗病毒,而是創造一個讓身體自己好起來的環境。

中醫 藥食同源
中醫不是老古董,是一種日常生活

吃中藥一定要忌口嗎? 而且中藥不能與西藥一起服用?

 相信有吃過中藥的人都曾被醫生叮囑過要忌口,其實呀,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,目的是充分發揮藥物療效。藥效要靠腸胃吸收後才能引導到身體各處,因此在吃中藥期間「油膩、腥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」需忌口,改吃較清淡平和而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。

至於中西藥能不能一起服用,我相信生活中同時用中藥和西藥的情況是很常見的,但是否可以同時服用,不能一概而論,要依具體藥物和患者情況而定。中藥適合長期調理,而西藥能迅速緩解症狀。中西藥服用的時候建議分開一小時以上,出現不適要及時就醫,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。 

以上關於中醫藥的疑問解答,歡迎轉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,如果你對服用中藥有任何問題,歡迎來診間找藍醫師,我會依據你的體質與生活狀況,幫助你找回最適合的調理方式。

中醫  忌口
中醫不是老古董,是一種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