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久坐族的科學應對,中醫帶你提升代謝找回平衡
一位27歲的男性內勤人員,身高175cm,體重達到了92公斤,來就診的時候告訴我,本來從事銷售工作,但自從換工作後,長時間的久坐體力勞動減少,導致半年的時間裡,就胖了20多公斤,體重已經失控也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…三高也接踵而至。透過中醫調理體質並且給予飲食衛教,一個月後患者來複診,體重下降了5公斤,明顯的看出來臉部小了一圈,精神狀態也有所改善;調理兩個月,這位患者的體重下降了10公斤,大肚子明顯變小,不適症狀也基本消失,而且皮膚緊致有彈性,三高的數字也降回正常值。
其實這類案例在我的門診中幾乎每天都會遇到。在我看來,久坐不只是姿勢問題,更是氣血、臟腑的全面失衡,也會進一步影響情緒。今天我想從中醫與科學的觀點,說明久坐的危害與分享實用的日常應對方案。
久坐的4大危害:
- 經絡阻滯增加罹癌風險 久坐不動會壓迫位於臀部和大腿部的膀胱經,造成膀胱經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膀胱經功能失常,而腎經與膀胱經相表裡,膀胱經功能失調進一步可能干擾腎氣的正常運行,久而久之,造成身體疲倦、水腫、腰痠等腎虛相關症狀。根據研究顯示,每天增加2小時坐著的時間,會讓大腸癌風險增加8%、肺癌增加6%、子宮內膜癌增加10%。
- 氣血不通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久坐已被證實與多項慢性疾病風險增加有關,包括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與某些癌症。長期久坐會導致氣機鬱滯、血行不暢,顯著降低身體的代謝活動,導致血液循環變差,進而增加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,故和高血壓、高膽固醇有關聯,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兩倍。而且久坐使下肢靜脈回流減緩,影響全身血液循環,間接導致腦部供血與供氧不足,影響腦部清陽之氣的上升,加重人體乏力、失眠、記憶力減退並增大患老年性癡呆症的可能性。這些現象在現代醫學中可對應到腦部循環與神經傳導功能的下降。
- 脾胃功能與代謝受阻 中醫說久坐傷脾,久坐使腸胃蠕動減慢,增加腸道發炎機會,加重人的腹脹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症狀,影響脾胃運作。一旦脾虛,水濕代謝功能下降,就容易出現下肢水腫,形成現代常見的泡芙人。
- 情緒影響 久坐會導致的氣機鬱滯會影響肝氣疏洩,引發情緒起伏,也會降低腦內血清素與腦內啡濃度,增加焦慮與憂鬱風險。

小藍醫師給久坐族的科學對策:
- 每坐1小時活動5分鐘 建議每坐滿1小時,就起身走動或伸展5分鐘,例如左右扭腰10下、側彎伸展15下,能促進氣血流動,幫助水分代謝。若下肢浮腫,可常常旋轉腳踝,改善循環與腫脹感。
- 疏通腰背部肌肉,化解筋結 久坐會讓局部肌群長期收縮,形成緊帶(taut band),透過針灸或按摩可放鬆筋結。可在家自行進行:按壓5秒,放開2秒,重複幾組,有助於修復、活化氣血。
- 穴位按摩 風池穴(後頸與後腦交界凹陷處):緩解頭頸緊繃與氣血上逆,改善眼壓與注意力不集中。 合谷穴(手背虎口處):配合深呼吸,舒緩緊張情緒。 腎俞穴(肚臍水平脊椎兩側高點):改善腰痠痛,活絡腰背部氣血,防止腎虛。
- 食補調理 高壓與久坐會刺激皮質醇分泌,導致情緒性進食。建議飲用陳皮+茯苓茶,緩解脾虛濕困。玫瑰花+薄荷可疏肝理氣、舒緩情緒,枸杞+菊花有助養血疏肝,改善眼壓與頭痛緊繃。
久坐帶來的身心問題,透過中醫辨證施治與日常調理是可以改善的。不同人的體質對久坐的反應不同,如果你也受到久坐所苦,歡迎來找藍醫師,依照你的身體狀況提供專屬的調養建議。
